得了急性呼吸衰竭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急性呼吸衰竭病因

肺实质性病变(10%):

各种类型的肺炎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肺炎,误吸胃内容物入肺,淹溺等。

肺水肿20%):

①心源性肺水肿:各种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所引起;②非心源性肺水肿:最为常见的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他尚有复张性肺水肿,急性高山病等,此类疾病常可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

肺血管疾患(10%):

急性肺梗死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此类疾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

胸壁和胸膜疾患(10%):

大量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胸壁外伤,胸部手术损伤等,可影响胸廓运动和肺扩张,导致通气量减少和(或)吸入气体分布不均,损害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临床上常见为Ⅰ型呼吸衰竭,但严重者也可为Ⅱ型呼吸衰竭。

气道阻塞(20%):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烧伤,异物,喉头水肿引起上呼吸道急性梗死是引起急性Ⅱ型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

神经肌肉疾患(10%):

此类疾病患者肺本质无明显病变,而是由于呼吸中枢调控受损或呼吸肌功能减退造成肺泡通气不足,而引起的Ⅱ型呼吸衰竭,例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可损伤周围神经,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低钾血症周期性瘫痪等致呼吸肌受累;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脑炎,脑肿瘤,一氧化碳中毒安眠药中毒致呼吸中枢受抑制。

必须牢记,Ⅰ型呼吸衰竭晚期严重阶段可出现Ⅱ型呼吸衰竭,而Ⅱ型呼吸衰竭经治疗好转后,可经Ⅰ型呼吸衰竭阶段后最终治愈,气道阻塞和神经肌肉疾患所引起的呼吸衰竭均为Ⅱ型呼吸衰竭。

发病机制

缺氧和CO2潴留是呼吸衰竭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现用图1简要说明ARDS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特点。

1.缺氧的发生机制

(1)通气障碍:肺泡通气量严重不足既导致缺氧,又可造成CO2潴留,它主要因肺扩张受限制或气道阻力增加引起,正常肺扩张有赖于呼吸中枢驱动,神经传导,吸气肌收缩,横膈下降,胸廓和肺泡的扩张,上述任何一个环节的障碍如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疲劳,胸廓和肺顺应性降低等均可导致肺扩张受限,出现限制性肺泡通气不足,阻塞性肺泡通气不足主要因气道阻力增加而引起。

(2)换气障碍:

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比值<0.8见于肺水肿,肺炎,肺不张等;比值>0.8见于肺栓塞,肺毛细血管床广泛破坏,部分肺血管收缩等。

②弥散障碍:见于呼吸膜增厚(如肺水肿)和面积减少(如肺不张,肺实变),或肺毛细血管血量不足(肺气肿)及血液氧合速率减慢(贫血)等。

单纯换气障碍所致的血气变化特点:仅有PaO2下降,PaCO2正常或降低;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增大。

(3)氧耗量增加:发热,呼吸困难,抽搐等均可增加氧耗量,是加重缺氧的重要原因。

2.CO2潴留的发生机制PaCO2的水平取决于CO2的生成量与排出量,CO2的生成量增加如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极少引起PaCO2升高,CO2潴留主要因肺泡通气不足引起,因此,PaCO2是反映肺泡通气量的最佳指标,其升高必有肺泡通气不足。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