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肺血管炎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肺血管炎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肺血管炎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清楚。

(二)发病机制

肺血管炎病理特点是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常常贯穿血管壁全层,且多以血管为病变中心,血管周围组织也可受到累及,但支气管中心性肉芽肿病是个例外,大中小动静脉均可受累,亦可出现毛细血管炎症,炎症常伴纤维素样坏死,内膜增生及血管周围纤维化,因此肺血管炎可导致血管的堵塞而产生闭塞性血管病变。

炎症反应细胞有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异常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且多为多种成分混合出现,如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时,即表现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以淋巴细胞为主时,则是肉芽肿性血管炎的主要表现,但不同血管炎不同病期,浸润的炎细胞种类数目也会有变化,如在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急性期过后也会出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而在肉芽肿性血管炎晚期,炎症细胞可以单核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为主而非淋巴细胞。

尽管肺血管炎临床病理表现可有不同,但都存在共同的免疫病理,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在血管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ANCA包括两大类:

1.C-ANCA(cytoplasmic staining pattern of ANCA)主要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未成熟巨噬细胞中初级颗粒中的蛋白酶3(proteinase 3,PR3)结合,在酒精固定过程中,初级颗粒破裂,PR3释放,因其电荷性不强,因此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就表现为粗糙颗粒样胞浆内染色类型。

2.P-ANCA(perinuclear staining pattern of ANCA),主要针对颗粒中丝氨酸蛋白酶如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弹力蛋白酶,乳铁蛋白等成分,这些成分多带阳性电荷,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中,随着颗粒破裂释放,易与带负电荷的细胞核结合,表现为核周型,P-ANCA即得名于此,现已发现,针对PR3的C-ANCA在许多活动性Wegener肉芽肿患者血清中皆可检测到,且特异性较高,部分病人C-ANCA滴度与病情活动正相关,而针对MPO的P-ANCA在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包括Churg-Strauss综合征,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以及特发性及药物性肾小球肾炎中更常出现,而针对其他成分的不典型P-ANCA,则在许多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肝病,结缔组织病,慢性感染,HIV感染,类风湿关节炎中均可出现,甚至在一小部分正常人中亦可出现,有时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中ANA也可出现类似P-ANCA的染色表型,被误认为P-ANCA阳性,因此,在评价P-ANCA阳性结果时,需结合其所针对的抗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很多情况下,不典型P-ANCA仅提示存在慢性炎症反应,对血管炎诊断并无特异性。

ANCA抗原大多数都是中性粒细胞在宿主防御反应中用以杀菌成分,但何以会针对这些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以及感染在其中起何作用目前尚不很清楚,确实反复细菌感染可导致血管炎加重;而且血管炎患者鼻腔金葡菌带菌状态会导致血管炎复发,有证据表明复方新诺明对治疗局限性Wegener肉芽肿是有效的,而且对多系统受累的患者可以减轻复发。

ANCA在血管炎中的发病机制有几种假说,一种理论认为一些前炎症因子如IL-1,TGF-β,TNF或病原成分可以刺激中性粒细胞,导致胞浆颗粒中的一些成分移位到细胞表面,成为ANCA攻击的目标,这些细胞因子还导致内皮细胞过度表达黏附因子,ANCA也可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自由基及溶酶体酶,导致局部内皮细胞受损,这些中性粒细胞可以穿过受损的内皮细胞,聚集在血管周围,还有人认为血管内皮细胞本身可以表达ANCA抗原,总之,ANCA可以促使中性粒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间接导致内皮细胞损伤,促进中性粒细胞移位,进入血管周围组织。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致病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及沉积也是血管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他一些机制如内皮细胞直接受到感染,存在抗内皮细胞抗体以及HLA-依赖性T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也都参与血管炎的发病,由于内皮细胞反应类型差异,免疫病理机制不同以及血管性状不一从而引起临床不同的血管炎综合征。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