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骨产道异常性难产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诊断鉴别

诊断

1.病史

若有以下病史,如维生素D缺乏病,骨质软化病,小儿麻痹症,脊柱及髋关节结核,严重的胸廓或脊柱变形,骨盆骨折以及曾有剖宫产,阴道手术助产,反复发生臀位或横位的经产妇,死产,新生儿产伤等,应仔细检查有无骨盆异常。

2.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身材矮小,低于145cm的产妇,患骨盆均小型狭窄的可能性较大,体格粗壮,颈部较短,骨骼有男性化趋向者,不但因其骨质偏厚影响骨盆腔大小,也易伴有漏斗型狭窄,双下肢不等长,可导致骨盆畸形,故应仔细检查有无影响骨盆形态的下肢或脊柱疾病,有无维生素D缺乏病或骨盆骨折的后遗症等。

(2)骨盆测量:

①骨盆外测量:由于受骨盆的骨质厚薄及内展,外翻等生理因素的影响,骨盆外测量并不能真实反映产道大小,故有学者主张淘汰不用,但多数学者认为骨盆外测量方法简单易行,可初步了解骨盆大小,仍可供临床处理时参考,A.骶耻外径<18cm,提示入口面前后径狭窄,往往为扁平骨盆,B.坐骨结节间径<7.5cm,应考虑出口横径狭窄,往往伴中骨盆狭窄,C.坐骨结节间径 后矢状径<15cm或耻骨弓角度呈锐角且耻骨弓低者,也提示出口狭窄,D.米氏菱形不对称,各边不等长者,可能为偏斜骨盆,E.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均较正常值小2cm或更多者,提示为均小骨盆狭窄。

骨盆外测量时,应该注意:A.测量髂前上棘间径和髂嵴间径时测量器两端应置于解剖点的外缘,以免测量器滑动产生误差,B.测量骶耻外径时,测量器的一端应在耻骨联合前方尽量靠近阴蒂根部,避免滑入耻骨联合上缘内产生误差,C.骨质厚薄对于外测量径线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

若外测量为同一数值,骨质薄的较骨质厚的妇女其骨盆内腔要大些,用带尺围绕右尺骨茎突及桡骨茎突测出前臂下端周径(简称手腕围),可作为骨质厚薄的指数,我国妇女平均指数为14cm,>14cm者骨质偏厚,<14cm者骨质偏薄,当手腕围为14cm时,骨盆入口前后径=骶耻外径-8cm,手腕围每增加1cm骶耻外径要多减0.5cm,手腕围每减少1cm骶耻外径要少减0.5cm,D.骨盆出口径线的测量不受骨质厚薄的影响,测量时两手大拇指内面应紧贴耻骨坐骨支的内面,由上而下寻找坐骨结节,一过坐骨结节两大拇指内面即无法停留在耻骨坐骨支内面,因此两手大拇指最后能停留处即为坐骨结节间径测量处,坐骨结节间径不但表明了骨盆出口横径的长度,也可间接了解中骨盆横径大小。

骨盆其他外部检查:

A.米氏菱形区(Michaelis’rhomboid):米氏菱形区之纵径正常为10.5cm,若超过此值,表示骨盆后部过深;横径正常为9.4cm,若短于此值表示中骨盆横径可能缩短,米氏菱形区上三角之正常高值应为4~5cm,≤3cm者则骨盆入口面形态偏扁(前后径缩短),若上三角消失,则为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病骨盆。

B.骨盆倾斜度:凡孕产妇有以下表现者要怀疑骨盆倾斜度过大:

a.孕产妇腹壁松弛,子宫向前倾斜呈悬垂腹,多发生于经产妇,现已少见。

b.背部腰骶椎交界处向内深陷,骶骨上翘。

c.腹部检查胎头有可疑骑跨现象,即胎头虽高于耻联水平,但以手按压可将其推至耻联水平以下,这并不表示头盆不称,而因骨盆倾斜度过大时,胎头不能适应骨盆入口面的方向所造成。

d.耻骨联合低,产妇平卧时,耻骨联合下缘接近产床平面,检查者常怀疑耻骨联合过长,实则是由于骨盆倾斜度过大所造成。

②骨盆内测量:骨盆外测量时如怀疑有骨盆狭窄,应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后进行骨盆内测量,内测量须经消毒外阴及阴道后戴消毒手套中指,示指经阴道检查进行测量。

A.对角径:是从耻骨联合下缘到骶岬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对角径减去1.5cm即等于骨盆入口面前后径,即真结合径。

B.坐骨棘间径:又称中骨盆横径,此径不易测量,可采用以下方法:a.用德利(De-Lee)中骨盆测量器测量,但因此器末端难以固定,故不易检查准确;b.有人提出在内诊时手指触及一侧坐骨棘后向另一侧横扫,以手指数估计其长度,但也不够准确,无法确切了解坐骨棘间径时可采取临床估计方法:a.可考虑以髂后上棘间径亦即米氏菱形横径,加1cm作为坐骨棘间径,b.更简便方法是将坐骨棘突出程度划分为3级以表示坐骨棘之长短,Ⅰ级:坐骨棘较平坦,相对坐骨棘间径较长;Ⅱ级:坐骨棘中等突出,坐骨棘间径也为中等长度;Ⅲ级:坐骨棘尖锐突出,坐骨棘间径短小,c.参考坐骨结节间径的长度。

C.中骨盆前后径:先确定骶尾关节,然后用内诊指尖循此关节向上,越过骶骨第5节约1cm,此处即第4与第5骶椎交界处为测量的后据点,前据点仍为耻骨联合下缘,中骨盆前后径平均值为12.2cm。

D.中骨盆后矢状径:此径无法直接测量,但可以坐骨切迹底部宽度代表之,能容3横指为正常,若≤2横指表示中骨盆后矢状径明显缩短,切迹之宽窄以肛查指诊较为准确,阴道检查不易触及,特别是初产妇。

E.耻联后角:此角应>156º,检查时如感觉耻联后角较宽大表示系女型骨盆,如较小则为猿型或男型骨盆。

综上所述,临床可借助下列情况以确定中骨盆的狭窄:A.坐骨棘突出Ⅱ级或Ⅲ级;B.坐骨切迹底部宽度<4.5cm(<3横指);C.坐骨结节间径≤7.5cm,具有其中2项及2项以上即可诊断为中骨盆狭窄。

肛门指诊了解骨盆后半部的情况常比阴道检查更准确,而且简单易行,实际也为骨盆内测量的一种方法,产妇临产后第一次肛查即应详细了解骨盆后半部情况,让产妇侧卧,髋关节与膝关节屈曲并尽量向上靠近腹壁,检查者以示指进入肛门进行检查,了解以下情况:A.骶尾关节活动度,检查者先以拇指在体外,示指在肛门内捏紧尾骨摇动,观察骶尾关节是否活动;骶尾关节固定,尾骨椎化,使骶骨末端形成钩状即钩型骶骨,可使出口前后径缩短.B.骶骨内面弧度,示指顺骶尾关节上行,一般可查到第2,3节骶骨交界处,可根据骶骨内面的弧度,以估计骶骨系直型,浅弧,中弧或深弧型,若估计系深弧型,可将示指离开骶骨的内面向骶岬方向直插,若能触及骶岬,则可认为是深弧型,中弧型骶骨最有利于分娩,浅弧型次之,直型与深弧型均不利于分娩,直型者骨盆各平面前后径均缩短,深弧型者入口面及出口面前后径缩短,C.骶骨坐骨切迹,检查者的示指退至骶骨第4,5节交界处,然后向侧上方寻找坐骨棘,在骶骨坐骨韧带之上测量切迹能容几指,若能容3指即为正常,D.坐骨棘是否突。

鉴别诊断

应与单纯扁平骨盆鉴别。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