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本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反复鼻出血齿龈出血,儿童期即可出现,随着年龄增长,鼻出血渐渐减轻,而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内脏出血逐渐增多。

主要根据:

①同一部位反复出血,未能找到其他原因;

②面部,口腔,鼻多灶性皮肤或黏膜毛细血管扩张;

③阳性家族史;

④病变部位血管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血管壁变薄,缺乏弹性纤维,平滑肌等。

出血若为内脏为主,且无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症存在,亦无阳性家族史者,诊断较困难。

诊断评析:如果有皮肤,黏膜典型的多发性毛细血管扩张和同一部位反复出血,诊断本病多不困难,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大多患者问不到家族史;还有些患者并无皮肤,黏膜病灶而以内脏大出血为首发表现;有些患者50岁以后才首次发病,这些均会给诊断带来一定难度,并可能由此漏诊,对于消化道出血而怀疑本病者应及早行内镜检查,并仔细检查鼻和口腔有无毛细血管扩张灶,以助诊断,对于胃肠道病变应慎用活检,以免发生严重出血,对于内镜未能探查到病变的胃肠道间断出血,可行血管造影,CT及B型超声波检查对于发现微小病变帮助不大。

鉴别诊断

1.蜘蛛痣: 发生于肝病,妊娠,营养不良,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由扩大的小动脉及其分支组成,中心隆起,可见搏动,大小约3~10mm,呈蜘蛛状有伪足,压之退色,一般分布于颈,面,胸,腰部,不发生于黏膜。

2.角化性血管瘤: 见于壮年及老年人,多分布于上肢和躯干部,不发生于黏膜,内脏,可高出皮面,表面有过度角化,色鲜红,边界清楚,压之不退色,触之质硬,无搏动,病灶无出血倾向,长期观察,有缓慢长大趋势。

3.小静脉扩张: 多见于老年人,常分布于口腔,颊黏膜,大腿内侧,扩张的小静脉呈条状,扭曲状,高于皮面和黏膜面,无搏动感,不会自发性出血。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