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睡眠相位后移综合症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睡眠相位后移综合症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睡眠相位后移综合症简介分享到

睡眠相位后移综合症(DSPS)是一种慢性睡眠紊乱,患者一般都会晚睡晚起,生活节奏受严重影响。在1981年由美国纽约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医生最早提出,但由于此综合症长期受忽视,不少病人没尝试接受治疗,有时亦会误诊成一般失眠。 此症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出现,一些人的症状会随年纪增长而消失,但一些人却终生受此症困扰。有的患者要到等至天亮才能入睡,一旦睡着,睡眠时间却跟正常人相约。除了一些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睡眠障碍的患者外,他们的睡眠质量大多正常,然而这种晚睡晚起的状态,令人难以按时上班上课,扰乱作息时序。外国一些研究指每2000人约3人会患上此症,占人口比例约0.15%,男女患者数目相约;而长期受失眠困扰的病人中,约7-10%患有此症。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患病比例:0.13%-0.17%,青少年患病率7%

易感人群: 青少年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抑郁症 青光眼 胆结石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内科 神经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1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8000元)

温馨提示

生活有规律,定时上床,晚餐不宜过饱,睡前不饮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