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克拉伯病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克拉伯病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克拉伯病症状 常见症状 交叉腿 痴呆 踝阵挛 抽搐 高热 视神经萎缩 对听、视、触觉... 多汗症 小脑性共济失调

克拉伯病由丹麦儿科医师Krabbe于1916年首先报道,当时称为婴儿家族性弥漫性硬化,后来也称之为Krabbe病,本病也有专家主张归类于神经系统细胞器疾病,为一种溶酶体病。

临床上依据发病年龄可分为两个类型:婴儿型及晚发型,婴儿型Krabbe病为主要类型,典型的临床表现分为3个阶段:

1.婴儿出生时正常,出生后数周至数个月内(多在3个月内,10%在1岁后)发病;其共同特点为,患儿极易兴奋,受惊,无诱因频繁哭叫,全身僵硬,无故发热,呕吐,进行性智能及活动减退,发育缓慢。

2.此后逐步出现肌张力增高,交叉腿,身体侧扭,踝阵挛,对听,视,触觉等刺激反应过度,伴有抽搐和进行性精神运动恶化。

3.晚期患儿进一步发展成盲,聋和恶病质状态,有痉挛性发作和去皮质强直,但对周围无任何反应,少数患儿可伴脑积水高热和多汗,多毛等体征,预后极差,常于1岁之内死亡,存活2年以上者少见。

晚发型病者少见,可于5~6岁之后出现抽搐,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视神经萎缩,早期痴呆和锥体束征阳性,晚发者可生存至10岁左右。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