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缺铁性贫血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缺铁性贫血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缺铁性贫血病因

需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30%):

儿童在生长期和婴儿哺乳期需铁量增加,尤其是早产儿,孪生儿或母亲原有贫血者,婴儿原来铁贮量已不足,如果仅以含铁较少的人乳喂养,出牙后又不及时补给蛋类,青菜类,肉类和动物肝等含铁较多的副食品,即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妊娠和哺乳期中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胃肠功能紊乱,胃酸缺乏,影响铁吸睡,尤其是在多次妊娠后,很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青少年因生长迅速,需铁量增加,尤以青年妇女,由于月经失血,若长期所食食物含铁不足,也可发生缺铁,最常见的原因是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偏食或吸收不良,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容易被吸收,且不受食物组成及胃酸的影响,非血红素铁则需要先变成Fe2 才能被吸收,蔬菜,谷类,茶叶中的磷酸盐,植酸,丹宁酸等可影响铁的吸收。

成年人每天铁的需要量约为1~2mg,男性1mg/d即够,生育年龄的妇女及生长发育的青少年铁的需要增多,应为1.5~2mg/d,如膳食中铁含量丰富而体内贮存铁量充足,一般极少会发生缺铁, 造成铁摄入不足的其他原因是药物或胃肠疾患影响了铁的吸收,某些金属如镓,镁的摄入,制酸剂中的碳酸钙和硫酸镁,溃疡病时服用的H2抑制剂等,均可抑制铁的吸收,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后胃酸减少影响铁的吸收等,均是造成铁摄入不足的原因,此外,妊娠期平均失血1300ml(约680mg铁)需每天补铁2.5mg,在妊娠的后6个月,每天需要补铁3~7mg,哺乳期铁的需要量增加0.5~1mg/d,如补充不足均会导致铁的负平衡,如多次妊娠则铁的需要量更要增加,献血员每次献血400ml约相当于丢失铁200mg,约8%的男性献血员及23%女性献血员的血清铁蛋白降低,如在短期内多次献血,情况会加重。

贮存铁消耗过多 (30%):

由于体内总铁量的2/3存在于红细胞内,因此反复,多量失血可显著消耗体内铁贮量,钩虫病引起慢性少量肠道出血,上消化道溃疡反复多次出血,多年肛肠出血或妇女月经量过多等长期的损失,最终导致体内铁贮量不足,以致发生缺铁性贫血,此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人造机械心瓣膜引起的机械性溶血,以及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均可因长期尿内失铁而致贫血,正常人每天从胃肠道,泌尿道及皮肤上皮细胞中丢失的铁约为1mg,妇女在月经期,分娩和哺乳时有较多的铁丢失,临床上铁丢失过多在男性常是由于胃肠道出血,而女性则常是由于月经过多

游离铁丧失过多(30%):

激离铁可随胃肠道上皮细胞衰老和不断脱落而丧失,在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以及脂肪泻时,上皮细胞更新率加愉,所以游离铁丧失也增多, 缺铁不仅引起血红素合成减少,而且由于红细胞内含铁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等)活性降低,影响电子传递系统,可相起脂质,蛋白质及糖代谢异常,导致红细胞异常,易于在脾内破坏而缩短其生命期。人体内的铁是呈封闭式循环的,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在需要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造成长期铁的负平衡才致缺铁,造成缺铁的病因可分为铁摄入不足和丢失过多两大类。

【发病机制】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存在于所有生存的细胞内,铁除参与血红蛋白合成外,还参加体内的一些生物化学过程,包括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儿茶酚胺代谢及DNA的合成,已知多种酶需要铁,如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核糖核酸还原酶及黄嘌呤氧化酶等蛋白酶及氧化还原酶中都有铁,如缺乏,将影响细胞的氧化还原功能,造成多方面的功能紊乱。

含铁酶的活性下降,影响细胞线粒体的氧化酵解循环,使更新代谢快的上皮细胞角化变性,消化系统黏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缺铁时,骨骼肌中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减少,易引起运动后乳酸堆积增多,使肌肉功能及体力下降,含铁的单胺氧化酶对一些神经传导剂(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等)的合成,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缺铁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降低,可使神经的发育及智力受到影响。

发育中的红细胞需要铁,原卟啉和珠蛋白以合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合成不足造成低色素性贫血,关于缺铁与感染的关系,目前尚有不同的看法,缺铁时巨噬细胞功能和脾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明显有障碍;中性粒细胞的髓过氧化物酶和氧呼吸爆发功能降低;淋巴细胞转化和移动抑制因子的产生受阻,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但另有人强调铁亦是细菌生长所需,认为缺铁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铁丰富时较铁缺乏时更易发生感染。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