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腹胀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腹胀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腹胀病因

胃部、胆道疾病(27%):

胃部疾病是引起腹胀的重要病因之一,见于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扩张,胃扭转胃下垂幽门梗阻胃癌等。胆道疾病:如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多种原因所致的胆道梗阻等。

肠道疾病(25%):

也是导致腹胀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急,慢性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吸收不良综合征,急,慢性肠梗阻假性肠梗阻,肠道憩室病,各种原因导致的便秘等。

胃肠道功能性、胰腺疾病(15%):

吞气症,顽固性嗝逆,功能性消化不良(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等。胰腺疾病:如急,慢性胰腺炎,巨大胰腺囊肿胰腺癌等。

肝脏疾病(12%):

也是引起腹胀的重要病因,多见于急,慢性肝炎,尤其是重型肝炎时(腹胀是主要且顽固的症状之一),肝硬化(腹胀常是早期肝硬化的主要症状),肝脓肿,肝癌等。

腹膜、急性感染性、心血管疾病 (10%):

腹膜疾病: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腹膜癌等。急性感染性疾病:如休克肺炎伤寒,重型肺结核病及败血症等。心血管疾病:见于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是右心功能不全),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

其他病因(5%):

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紊乱,结缔组织疾病,糖尿病性胃轻瘫,血液系统疾病,中枢神经或脊髓病变,各种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腹水等。

发病机制

胃肠道内气体的增多主要是由于从外界进入胃肠道的气体量增多,胃肠道内产生的气体量增多,胃肠道吸收与排出的气体量减少所致。

1.吞咽大量气体:在吞气症或顽固性嗝逆,长期精神紧张,忧虑的患者,常因反复嗳气,恶心或吞咽唾液等而同时吞入大量的空气,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肠梗阻时,患者因腹痛而致腹式呼吸减弱,故使呼吸加快,大量空气随呼吸加快而经口进入胃肠道。

2.胃肠道梗阻:当胃肠道有梗阻性病变(幽门梗阻,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等)存在时,因气体从肛门排出体外发生障碍,故导致气体在胃肠道内积聚

3.食物发酵作用:

(1)摄入大量含糖类(淀粉类)较多的食物,如山芋,土豆,红薯,南瓜,莲藕,玉米及豆类食物等。

(2)胃排空障碍或幽门梗阻时,食物在胃内贮留,可使食物发生酵解而产气过多,在缺乏胃酸的情况下更为显著。

(3)胆汁,胰酶或小肠肽酶分泌不足时,可影响糖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使食物发生酵解,致产生大量的气体。

4.药物作用:服用过量的碳酸氢钠,碳酸钙等药物后,可在胃内产生二氧化碳而导致腹胀,应用大量的抗生素后,如肠道正常细菌受抑制,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后可导致食物发酵而产气过多。

5.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内感染幽门螺杆菌(Hp)后,可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功能,表现为胃排空延迟与餐后胃收缩运动减弱,因此,使胃肠内气体排泄延迟而出现腹胀。

6.胃肠运动功能调节紊乱:胃肠运动功能通常受到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及肠神经系统的调节,当以上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或功能障碍时,胃肠运动的调节即受到影响,如帕金森病脑干肿瘤等神经系统病变可影响肠道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神经,致使肠道运动发生紊乱,此外,肠道平滑肌病变(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进行性肌病,淀粉样变性等),肌间神经从病变(如小肠憩室病,小肠发育不良等)都能导致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假性肠梗阻的病因多与肠平滑肌病变,肠肌间神经丛病变等有密切关系,此外,肠平滑肌与肌间神经丛病变时,肠黏膜吸收气体亦明显减少。

7.气体自血液弥散入胃肠道的量增多:多见于肠壁或肠系膜血液循环有障碍者,例如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同时也伴有肠黏膜吸收气体障碍。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