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异常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异常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异常病因

(一)发病原因

维生素K在食物中相当丰富,而且来源广泛,人体的需要量又很少,一般不易引起维生素K的缺乏,下列情况下可引起维生素K缺乏:

1.吸收不良

影响维生素K吸收的常见原因有胆盐缺乏,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口服油类润滑剂,长期口服抗生素使肠道细菌受抑制,饮食失调等。

2.口服抗凝剂

大多数口服抗凝血剂,如双香豆素,可使环氧叶绿醌积聚,不能还原为维生素K,因而在体内抑制了维生素K凝血因子的合成,口服抗凝剂对凝血因子的抑制程度,主要是与这些凝血因子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有关,因子Ⅶ的半衰期约4~6h,故首先受到影响,因子Ⅸ的半衰期为16~30h,因子Ⅹ为30~34h,而凝血酶原的半衰期较长,约36~72h,一般在口服抗凝剂后5~10天才可使其降低到最低的浓度。

(二)发病机制

维生素K是参与肝细胞微粒体羧化酶的辅酶,传递羧基使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因子Ⅶ,Ⅸ和Ⅹ)和蛋白(蛋白C和蛋白S)前体分子氨基端的谷氨酸残基羧基化,形成γ-羧基谷氨酸。

γ-羧基谷氨酸是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所特有的分子结构,或称γ-羧基谷氨酸(Gla)结构区,Gla区是惟一可以与钙离子结合的氨基酸,凝血因子的功能即取决这些Gla区与钙离子的结合特征;结合后的钙离子再与磷脂表面结合,激活这些凝血因子,钙离子在这些谷氨酸残基与磷脂结合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然而每一个依赖维生素K蛋白的Gla区,因所含的谷氨酸残基数量不同而有差异,因子Ⅸ和因子X各含12个Gla区,凝血酶原和因子Ⅶ各含10个Gla区,蛋白C含11个Gla区。

在维生素K缺乏情况下,肝内合成的依赖维生素K蛋白即可成为脱羧基化的凝血因子和蛋白C及蛋白S,是一些缺乏凝血生物活性和抗凝作用的异常蛋白,但它们仍存在抗原性。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