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尾蚴性皮炎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尾蚴性皮炎
尾蚴性皮炎病因

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血吸虫(30%):

尾蚴皮炎的病原十分相似,因为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血吸虫种类繁多,均可引起尾蚴皮炎,在我国南方广泛流行的稻田皮炎的病原主要是寄生于家鸭的毛毕属血吸虫,其中尤其是包氏毛毕吸虫(T.paoi),成虫寄生在家鸭门静脉内,中间宿主为椎实螺属(Lymnea),鸭感染毛毕虫后经过10~12天发育成熟,即能产卵,包氏毛毕吸虫卵两端长而尖细,中央广大,呈梭形,内有成熟毛蚴,毛蚴孵出后,侵入椎实螺,经1个月左右发育,释出尾蚴,又感染新的小鸭,完成其生活史,毛毕属尾蚴有眼点,具趋光性,内有5对穿刺腺。

东毕吸虫(25%):

东毕吸虫属的睾丸数目较多,卵巢呈扭曲螺旋状为其特点,贝类中间宿主为卵圆萝卜螺(Radix ovata),滋生于水流缓慢,水草,芦苇丛生的水塘与水沟中,萝卜螺感染毛蚴后,经22~25天发育繁殖,逸出尾蚴,东毕吸虫属尾蚴不具眼点,有5对穿刺腺,从皮肤侵入。

梭形血吸虫(25%):

此外,国外报告梭形血吸虫(Schistosoma spindale),牛血吸虫(S.bovis)与羊血吸虫(S.matthei)尾蚴也均可引起尾蚴皮炎。

有澳血吸虫属(Austrobilharzia)引起的鸟类血吸虫尾蚴皮炎,终宿主为各种水鸟,以海水中甲壳类为中间宿主,澳血吸虫属尾蚴有穿刺腺6对,生活在海水中。

发病机制

尾蚴侵入皮肤后被大量白细胞包围,引起炎症反应,最初可能是尾蚴穿刺腺分泌物的作用,以后则由于虫体死亡后的刺激反应,动物实验证明,这是一种过敏反应,初次感染皮肤损害较轻,多次重复感染后则产生强烈炎症反应,在表皮与真皮层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与水肿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