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肥大性脊椎炎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肥大性脊椎炎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肥大性脊椎炎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

1.临床症状:一般均有前述临床症状特点中的大部或全部,疗程均较长,可从中年起发病(多为强体力劳动者)。

2.临床检查:除腰部僵硬,活动受限及叩击有舒适感外,约半数病例可能并无其他特别表现。

3.患者年龄:一般多在55岁以上,50岁以下除强体力劳动者或举重运动员(包括芭蕾舞男演员)外,其他甚为少见。

4.影像学检查:X线上呈典型的退变性改变,并可行CT或MRI检查。

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下列疾患鉴别:

1.腰肌劳损:腰肌劳损在临床上十分多见,应注意鉴别,本病的特点如下:

(1)发病年龄:以35~40岁居多。

(2)既往史:多有腰部外伤或长期过劳史,或在潮湿环境工作过久。

(3)临床特点:以腰骶或腰背部持续性钝痛为主,过劳后加剧,休息后则减轻。

(4)压痛点:多较固定。

(5)X线平片:多无明显所见。

2.腰背部肌纤维组织炎:本病与腰肌劳损相似,亦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人为多,但既往史除有慢性腰部劳损外,一般多有受潮及受寒病史,口服阿司匹林有显效,因此,不难区别。

3.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本病多见,亦应特别注意鉴别,其要点主要是:

(1)发病年龄:亦以30~40岁的青壮年为多发,老年患者十分少见。

(2)根性症状:均较明显,且有定位症状,呈发作性,卧床后则消失。

(3)腰部症状:亦较明显,以致腰部前屈明显受限。

(4)MRI检查:有典型脊神经根受压征象。

4.风湿病:指尤其以腰背部症状为主者,本病具有以下特点:

(1)游走性疼痛。

(2)血细胞沉降率增快。

(3)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多在400U以上。

(4)对抗风湿性药物反应敏感。

(5)脊柱活动范围基本不受影响。

(6)可见于任何年龄,尤以青少年为多。

(7)骨质多无增生性改变等异常所见。

5.类风湿性脊柱炎:本病后期易与退变性脊柱炎鉴别;但早期,当脊柱尚未发生明显改变时,则难以鉴别,本病特点如下:

(1)发病以四肢小关节为多见,如手,足,腕等处,可有明显症状。

(2)在脊柱上腰骶部出现症状者少,而以颈椎出现症状者为多。

(3)对金制剂治疗反应敏感。

(4)类风湿因子化验多属阳性。

(5)发病年龄较退变性脊柱炎为轻。

(6)X线片上无退变性改变。

归纳以上五种疾患的鉴别见表1。

此外,本病尚应与以下多种疾患鉴别,主要有:

6.强直性脊柱炎:本病虽与类风湿性脊柱炎有许多相似的症状,但属另一疾患,可根据以下特点与退变性脊椎炎鉴别:

(1)多从骶髂关节开始发病。

(2)颈,胸,腰及骨盆均同时受累。

(3)血细胞沉降率较快,尤其在活动期;乳胶试验及HLA-B27检查多为阳性。

(4)X线检查视不同病期而在脊柱上出现相应特点:早期为骨质疏松,脱钙,渐而显示关节突关节,胸肋关节及肋横突关节形态模糊不清,最后是韧带完全钙化而出现竹节状改变。

(5)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少有50岁以上发病者。

7.脊柱结核:虽近年来已少见,但临床上仍可发现散发的病例,根据本病的以下特点可加以鉴别:

(1)患者多为青少年。

(2)病变以胸腰段或胸段为多见。

(3)多伴有明显的脊柱后凸畸形。

(4)拾物试验阳性。

(5)X线片显示典型的椎骨破坏及椎旁脓肿征等。

(6)具有结核的全身症状。

8.骶骼关节病变:以女性为多见,尤其在产后,其特点如下:

(1)痛及压痛点多局限于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部。

(2)骶髂关节的各种试验多属阳性。

(3)X线平片(正,侧及左右斜位)显示骶髂关节有致密性(致密性骶髂关节炎),松动与增宽(产后性骶髂关节炎)或破坏性(骶髂关节结核)等异常所见。

(4)视病因不同可有其他不同症状。

9.其他疾患:此外尚应与腰椎椎管狭窄症,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以及泌尿生殖等系统疾病相鉴别。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