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和大小,重者发病后数小时即死亡,轻者可无明显症状(如在“静区”少量出血)。常发生在高血压患者,男性比女性多见,多数无预兆而突然发生,34%~38%在发病后即达到高峰,严重者头痛、呕吐,几分钟后昏迷。早期神经症状的进展大多由于发病后几小时的继续出血和血肿扩大所致。睡眠中发病者很少,有部分患者可有使血压升高的诱因,如情绪激动、紧张、用力、咳嗽、排便和性生活等。
1.意识改变 半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睡和昏迷,重症者可在发病后数分钟内意识模糊或昏迷:意识障碍是颅内出血最突出的症状,也是判断预后的主要指标。位于皮质和基底节区外侧的少量出血,出现意识障碍较少,而位于基底节区内侧、丘脑和脑干的较大量出血,因出现脑水肿和影响网状系统,容易出现意识障碍。患者有意识障碍时,多伴有尿失禁或尿潴留。
2.头痛、恶心、呕吐 有40%~50%的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和呕吐,常为首发症状。开始表现为病灶同侧剧烈头痛,颅内压增高时为全头痛,伴有喷射样呕吐,转头和翻身时更易发生。有视乳头水肿。发病后期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呕吐更加频繁,病情危重者,下丘脑受损,呕吐物为咖啡色。
3.呼吸、血压和心率 由于呼吸中枢受损、脑水肿等原因,可出现呼吸功能的变化,表现为过度换气、潮式呼吸和不规则呼吸等。大多数患者有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当出现心动过缓时,应警惕颅内压增高较严重。90%的患者血压升高,且升高的程度相当大。
4.癫痫发作 有6%一7%的患者有癫痫发作,大多出现在出血后数小时内,小部分患者是首发症状,可表现为大发作或局灶性发作,脑叶出血比深部出血多见。病情严重者会出现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5.脑膜刺激征 颅内血肿破人蛛网膜下腔或破入脑室而流入蛛网膜下腔时,除头痛、呕吐外,可出现颈强直和Kernig征等脑膜刺激征。
6.不同部位出血的特点
(1)基底节区出血
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好发部位,约占全部脑出血的70%(壳核60%.丘脑10%)。由于出血常累及内囊,而出现一些共同的表现,故又称内囊区出血。
1)壳核出血:系豆纹动脉破裂所致,表现为突发的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双眼球偏离病侧肢体,主侧病变还可伴有失语等。出血量大可有意识障碍。
2)丘脑出血: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一般为突发的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甚至偏盲,丘脑出血可以扩展到下丘脑和上部中脑,引起一系列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异常,通常感觉障碍严重,特别是深感觉障碍更为突出。该部位出血还有以下特殊表现:①丘脑性感觉异常:对侧感觉过敏或自发性疼痛;②丘脑性失语:言语缓慢而不清、重复言语、发音困难、复述差,但朗读和认读正常;③丘脑性痴呆:记忆力下降、计算力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若出血量少者,仅表现为对侧肢体感觉障碍,或甚至无明显的表现。
(2)脑叶出血
系大脑皮质支血管破裂所致,也称皮质下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脑叶出血的原因除高血压外,其他原因还有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血管畸形、脑肿瘤、血液病、抗凝或溶栓治疗后等。出血以枕叶、颞叶最多见,其次为顶叶、额叶;多数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多数的脑叶出血均有头痛、呕吐,癫病发作也较常见,其他的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如额叶出血表现为精神障碍、运动性失语、失用、对侧肢体瘫痪等;顶叶出血者表现为体象障碍,对侧肢体轻偏瘫和明显的感觉障碍,颞叶出血者表现为感觉性失语,部分性偏盲和精神症状。枕叶出血只表现为对侧偏盲并有黄斑回避现象。一般来讲,脑叶出血病情较轻,但出血量较大者,病情重并可导致死亡。
(3)脑桥出血
原发性脑下出血占脑出血的10%。在脑干出血中,绝大多数为脑桥出血,少部分为中脑出血,而延髓出血极为少见。脑桥出血量大于5ml者,通常患者很快进入昏迷,双侧针尖样瞳孔、四肢瘫,可伴有胃出血、高热、呼吸困难、去大脑强直等,多在发病24~48小时内死亡。小量脑桥出血可无意识障碍,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复视、眼震、凝视麻痹、交叉性感觉障碍、交叉性瘫痪、偏瘫等,其预后良好,有的仪遗留轻偏瘫或共济失调。
中脑出血少见,轻症患者表现为突然出现复视、眼睑下垂、一侧或两侧瞳孔扩大、眼球不同轴、水平或垂直眼震、同侧肢体共济失调,也可表现Weber或Benedikt综合征。重者出现昏迷、四肢迟缓性瘫痪、去皮质强直,常迅速死亡。
延髓出血更为少见,临床表现为突然猝倒、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呼吸节律不规则、心律夫常,继而死亡。轻症患者可表现为不典型的Wallenberg综合征。
(4)小脑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10%。最常见的为小脑上动脉的分支,病变多累及小脑齿状核。发病突然,眩晕和共济失调明显,可伴有频繁呕吐及枕部疼痛等。出血量不大时主要表现为小脑症状,如病变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和吟诗样语言,无偏瘫。出血量增加时,还可表现有脑桥受压体征,如外展神经麻痹、侧视麻痹、周围性面瘫、吞咽困难及肢体瘫痪和(或)锥体束征等。大量小脑出血尤其是蚓部出血时,患者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缩小呈针尖样、呼吸节律不规则,有去皮质强直发作,最后致枕骨大孔疝而死亡。
(5)脑室出血
占脑出血的3%~5%。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室出血。原发性是指脉络丛血管出血或室管膜下l_125px内出血破人脑室,继发性是指脑实质出血破人脑室者。原发性脑室出血出血量较少时,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颈强直、Kernig征阳性,一般意识清楚,有血性脑脊液,应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预后良好:出血量大时,很快进入昏迷状态或昏迷逐渐加深,双侧瞳孔缩小呈针尖样,病理反射阳性.早期出现去皮质强直发作,常出现丘脑下部受损的症状及体征,如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大汗、血糖增高、尿崩症,预后差,多迅速死亡。
(6)内囊出血
大脑基底节为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由于损及内囊故称内囊出血。除脑出血所具有的一般症状以外,内囊出血的患者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呈“凝视病灶”状和“三偏”症状,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1)偏瘫:出血对侧的肢体发生瘫痪,瘫痪侧鼻唇沟较浅,呼气时瘫侧面颊鼓起较高。如昏迷不深或在压眶或疼痛刺激时可见健侧肢体自发动作而瘫痪侧肢体无动作。不等程度的偏瘫在内囊出血是几无幸免的。完全迟缓的偏瘫,腱反射消失,甚至病理反射也引不出来。但一般在数天或数周后偏瘫肢体的肌张力就渐渐增高。瘫痪肢体由迟缓性逐渐转为痉挛性,上肢呈屈曲内收,下肢强直,腱反射转为亢进,可出现踝阵挛,病理反射阳性,呈典型的上运动神经源性偏瘫。
2)偏身感觉障碍:出血灶对侧偏身的感觉减退。针对肢体、面部时并无反应或反应较另一侧为迟钝。
3)偏盲:在患者意识状态能配合检查时还可发现病灶对侧同向性偏盲,主要是经过内囊的视放射受累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