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1.椎管狭窄症的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前述的三大临床症状特点,尤应注意长期的腰骶部痛,两侧性腿不适,马尾神经性间歇性跛行,静止时体检多无阳性发现等,为本病特征,凡中年以上患者具有以上特征者,均应疑及本症而需做进一步检查,包括:
(1)X线平片:在发育性或混合性椎管狭窄者,主要表现为椎管矢状径小,椎板,关节突及椎弓根异常肥厚,两侧小关节移向中线,椎板间隙窄;退变者有明显的骨增生。
在侧位片上可测量椎管矢状径,14mm以下者示椎管狭窄,14~16mm者为相对狭窄,在附加因素下可出现症状,也可用椎管与椎体的比值来判定是否狭窄。
(2)CT,CTM及MRI检查:CT检查可显示椎管及根管断面形态,但不易了解狭窄全貌;CTM除可了解骨性结构外,尚可明确硬膜囊受压情况,目前应用较多,此外,MRI检查更可显示腰椎椎管的全貌,目前大多数骨科医师已将其作为常规进行检查。
(3)椎管造影:常在腰2,3椎间隙穿刺注药造影,此时可出现尖形中断,梳状中断及蜂腰状改变,基本上可了解狭窄全貌,由于本检查属侵入式,目前已少用。
2.侧隐窝狭窄症的诊断 凡具有腰痛,腿痛,间歇性跛行及伴有根性症状者,均应疑有侧隐窝狭窄症,并做进一步检查:
(1)X线平片:于X线平片上可有椎板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椎弓根上切迹矢状径变短,大多小于5mm,在3mm以下者,即属侧隐窝狭窄症,此外,上关节突冠状部内缘内聚亦提示可能有侧隐窝狭窄性改变。
(2)CT,CTM及MR检查:CT检查能显示椎管的断面形状,因而能诊断有无侧隐窝狭窄及有无神经根受压;CTM检查显示得更为清楚,MR检查可显示三维影像,可同时确定椎间盘退变的程度,有无突出(或脱出)及其与硬膜囊,脊神经根之间的关系等。
(3)椎管造影: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omnipaque,isovist造影可见神经根显影中断,示有侧隐窝狭窄或神经根受压征,但此种检查不易与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压迫相区别。
鉴别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症 为最易混淆的疾患,其鉴别要点为:
(1)单纯椎间盘突出时一般不具有三大特点。
(2)根性症状十分剧烈,且出现相应的体征改变。
(3)屈颈试验及直腿抬高试验多阳性,而椎管狭窄症时则阴性。
(4)其他,必要时可行磁共振或脊髓造影等检查。
但应注意,二者常可伴发。
2.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 本病的特点是:
(1)腰部多无症状,腰椎后伸范围正常。
(2)压痛点主要位于环跳穴处。
(3)有典型的坐骨神经干性受累症状。
(4)如与腰椎椎管狭窄症伴发,则出现该病的三大特点等。
3.马尾部肿瘤 早期难以鉴别,中,后期主要表现为:
(1)以持续性双下肢及膀胱,直肠症状为特点。
(2)疼痛呈持续性加剧,尤以夜间为甚,非用强效止痛剂不可入眠。
(3)腰穿多显示蛛网膜下隙梗阻,蛋白定量升高及潘氏试验阳性等。
(4)其他,困难者可借助于其他特殊检测手段,MR检查有确诊价值。
4.腰段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 本病与腰椎椎管狭窄症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椎管,尤其是根管长期受压可继发本病,并多从根袖处开始,逐渐发展至全蛛网膜下隙,因此,对一个长期患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例,如拟手术,则无需一定在术前与本病进行鉴别,可在术中根据硬膜囊状态决定是否行蛛网膜下隙探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