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简介分享到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fistula of areola out of lactation)是发生在乳晕部位的乳腺大导管的局部感染性病变,男女均可发病。临床以乳晕区复发性瘘管为特点,又称非泌乳乳腺脓肿,非泌乳乳晕周围脓肿、慢性乳晕下脓肿、乳腺瘘,乳腺大导管肉芽肿等。Zusks等根据该病的组织学变化后将其命名为乳管瘘。因本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有报道0.5~102个月,最长20年,多数病程为1~3年。单纯抗生素治疗无效,必须手术治疗。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患病比例:0.0002%-0.0008%

易感人群: 女性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乳管内乳头状瘤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外科 普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75%-85%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6000——15000元)

温馨提示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