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常规
常有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呈轻度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常降至4.0×109/L以下,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加,有核左移现象,少数表现为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多<1.0×109/L ,有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含空泡的单核细胞出现,血小板一般无变化,一旦有变化,血小板可明显减少。
2.免疫学变化
以细胞免疫系统变化为主,其特征如下。
(1)淋巴细胞亚群检查:CD4 T细胞减少,CD4/CD8比例下降,正常人CD4/CD8之比为1.75~2.1,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常<1.0。
(2)T细胞功能下降: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试阴性,体外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刺激时,淋巴细胞转化降低,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降低,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减少。
(3)B细胞功能失调:有不同程度的免疫球蛋白及免疫复合物升高,出现自身抗体,如产生RF,抗核抗体和抗淋巴细胞抗体等。
(4)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
3.β2 -微球蛋白和新蝶呤(neopterin)
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β2微球蛋白和新蝶呤,它们是被激活的巨噬细胞的产物,其血清水平的升高意味着免疫激活,具有与CD4 T细胞绝对计数,淋巴细胞百分率,CD4/CD8细胞比例下降同样的临床意义,即预示病情进展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4.淋巴结活检
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高发地区及高危人群中,对腹股沟以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特别是持续性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人普遍进行淋巴结活检是重要的措施,可见到淋巴结的反应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等非特异的,但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病理表现,有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表浅淋巴结消失,不易做活检。
5.其他
小便检查常有蛋白尿,血中肌酸酐和尿素氮可升高。
6.病原学检查
(1)HIV-1的病原学检查:
①HIV-1血清抗体的检测:包括抗-gp120及抗-P24,大多数HIV-1感染者在3个月内血清抗体阳转,因而,测定血清抗体是目前确定有无HIV感染的最简便,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常用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测定(IFA),放射免疫试验(RIA)等,一般多用ELISA法作初查,其灵敏性为99.5%,但由于它是用HIV-1作为抗原进行检测,与淋巴细胞抗原有交叉抗体,可有假阳性出现,故对初查阳性者,再用硝酸纤维膜免疫印迹试验(Westen blot,WB)确认。
硝酸纤维膜杂交试验特异性强,假阳性率极低,其诊断标准是:如ELISA连续两次阳性,且WB检测出现p24,gp41,gp120或gp160条带中任何两条条带阳性者,则可确认为HIV感染,如没有两条条带阳性者,则只能诊为“未定型”(indeterminate pattern),这时可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特异的病毒核酸,或继续密切观察,反复作上述检测,以明确诊断。
②检测病毒抗原:由于抗体出现晚于抗原,因而不能早期诊断,如果在抗HIV-1阳转之前的窗口期筛选献血员,就会出现假阴性,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筛选献血员最好加测病毒抗原,通常检测P24,其灵敏性及特异性均较高,既有助于早期诊断,也可用于献血员筛选,药物疗效考核等。
③检测病毒核酸:在抗HIV-1阳转之前的窗口期,还可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HIV RNA,此法灵敏度更高,检测周期短,也有助于早期发现,献血员筛选,药物疗效考核等,但操作必须十分小心,防止污染,以避免假阳性。
④病毒分离和培养:从患者的淋巴细胞,血液,精液及其他体液中均可分离出病毒,阳性率较高,反复多次分离阳性率可达100%,分离的病毒可用CD4 T细胞培养,但方法复杂,成本较高,一般只用于实验室研究,分离或培养到HIV均为确诊的依据。
(2)HIV-2的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发现约80%的HIV- 1和HIV-2感染之间存在交叉反应,故用于检测HIV-1感染的ELISA和RIBA法难以确定HIV-2感染,特别是发生了HIV-l和HIV-2双重感染时,使诊断更为困难,不过,HIV-2特异的ELISA及WB法药盒现已有商品出售,在HIV-2流行区,可在检测HIV-1的基础上,先用HIV-2特异的ELISA药盒区别HIV-1和HIV-2感染,再用HIV-2特异的WB法作确认试验,在非流行区,当HIV-1试验阳性或弱阳性,而WB法不明确或阴性,或临床怀疑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而HIV-1试验弱阳性,WB法阴性时,也要用HIV-2特异的ELISA药盒检测,以明确诊断。
近来为了节省时间和经费,大部分试剂盒厂家和血库采用HIV-1和HIV-2抗体联合测定,联合测定的ELISA模式与HIV-1抗体测定相同,不同的是在包被固相载体时用HIV-1和HIV-2二种抗原的混合物替代单一的HIV-1抗原。
本病极易并发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并常死于这些并发症,因此,对本病患者进行胸部及胃肠道X线检查,及早作出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诊断,对及时治疗和延长患者的生命是十分重要的。
7.胸部X线检查
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有卡氏肺孢菌肺炎,恶性肿瘤有卡波齐(Kaposi)肉瘤。
(1)卡氏肺孢菌肺炎:典型X线表现是:初起时两肺先出现混合性肺泡及间质炎性改变,以肺门周围散在性网状结节样间质浸润为主,从肺门向外扩展,随后在数日内病变进入肺泡,发展成肺泡性实变,在肺野内形成均匀斑片状实变影,其间夹杂有广泛性或局灶性肺气肿或小段肺不张,以肺外围最明显,呈粗糙的或细颗粒状的“毛玻璃样”表现,病变可仅限于一个肺叶,也可弥漫分布,有时片状阴影可融合成大片状均匀致密的浸润影,呈向心性分布,与肺水肿的X线特征很相似,也可在“毛玻璃样”背景上出现结节状病灶,在肺周围还可有条状阴影,有些则仅表现为粗结节阴影,但这些X线表现没有特异性,确诊需要反复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找到病原,不典型X线表现有:肺大叶性实变,可一叶也可多叶实变;肺空腔形成或胸腔积液;肺泡内渗出物亦可钙化等,应注意与肺结核或肺部真菌感染相鉴别,胸内淋巴结增大,主要是位于纵隔,右气管旁及两侧肺门的淋巴结增大,有的病例甚至无呼吸系统症状出现,而仅于X线片上显示胸内淋巴结增大,以后才被证实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此种X线表现强烈提示肺内有严重感染或肿瘤存在,需作纤维支气管镜或淋巴结活检。
(2)卡波齐肉瘤:最常见的X线异常是肺间质浸润,约占肺卡波齐肉瘤患者的80%,此外,可见肺野内直径<1cm的,境界不清楚的多发性小结节影及明显的条状阴影,常伴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也可有胸腔积液,当X线表现不明显时,CT检查有助诊断。
8.消化道X线检查
胃肠道机会性感染主要的病原体是巨细胞病毒,恶性肿瘤仍以卡波齐肉瘤为常见。
(1)巨细胞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可侵犯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但以结肠最为常见,个别病例可累及整个胃肠道,巨细胞病毒性食管炎或胃炎在X线片上表现为黏膜皱襞肿胀,小的充盈缺损及浅表溃疡或糜烂等,巨细胞病毒性结肠炎病变有散在性及局灶性两种,散在性者病变侵犯整个胃肠道,但程度不一,钡灌肠示结肠袋形消失,肠腔轻度狭窄,肠黏膜可有肉芽肿,糜烂及浅表溃疡等,节段性者以侵犯盲肠及末端回肠为主,X线造影显示盲肠痉挛,黏膜皱襞不规则增厚及表浅的鹅口疮样溃疡,但应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X线表现相鉴别,上述X线表现均为非特异性的,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必要时应配合内镜加活检以确诊。
(2)卡波齐肉瘤:卡波齐肉瘤可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食管卡波齐肉瘤在X线片上显示食管中段呈多发性腔内息肉样病变,胃卡波齐肉瘤表现为胃远端散在性,多发性无蒂的黏膜下缺损,轮廓光滑,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少数病变中央有钡剂积聚,显示“牛眼征”,在充气扩张的胃内还可见不规则增厚的黏膜皱襞,十二指肠卡波齐肉瘤为球部内黏膜下结节或轻度斑片状隆起,小肠卡波齐肉瘤为多发性结节伴中央溃疡,结肠卡波齐肉瘤以直肠最明显,表现为整个结肠黏膜下散在的结节状充盈缺损,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不等,较晚期患者结节融合和环形浸润肠壁,使直肠狭窄和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