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眼眶嗜酸性肉芽肿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眼眶嗜酸性肉芽肿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眼眶嗜酸性肉芽肿的检查
  • 常见检查项目
  • 参考价格
  • 查看

1.免疫学检查:可能发现部分指标异常。

2.病理学检查:组织内以大而淡染的组织细胞为主,核位于细胞中心,呈卵圆形,空泡状,核膜轻度凹陷,胞质内有较多的颗粒。在组织细胞浸润的背景中,可见不同数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病灶区内基质少,但血管多,易出血,故可见含铁血黄色素的巨噬细胞。陈旧性病变中的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发生脂化,骨内的一些病变可以自愈,病变区纤维化而呈现硬化灶。

电子显微镜证实单核组织细胞质内有特殊的颗粒呈棒状,中心有条纹,末端有开口的空泡,酷似球拍,故叫球拍小体,又名Birbeck颗粒或Langerhans颗粒。多核巨细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滑面内质网,但无Langerhans颗粒,所以Langerhans颗粒是树突状组织细胞(Langerhans细胞)的标记。

3.X线检查:颅骨是最好发部位,常侵及多块颅骨,尤以颅盖骨为甚,病灶大小不等,常相互融合呈大块地图样骨缺损,这种表现颇有特征。颅骨表现多从板障开始,随病灶的扩展,使内外骨板破坏,局部软组织隆起肿胀,骨质破坏区的边缘锐利,通常无硬化,也无骨膜反应是其特点,眶窝骨质破坏以累及眼眶之外上缘为多,并出现同侧突眼。

4.超声波探查:病变累及眼眶时,眼眶内可探及异常回声区,边缘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强弱分布不均匀,声衰减明显,后界显示较弱或不清,缺乏可压缩性。

5.CT扫描:病变常累及颧骨和/或额骨,眶骨骨质破坏呈溶骨性,边缘清晰,肿物多为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中高密度且质地不均匀的软组织块影,增强后呈中度到明显强化。

6.MRI:用于检查眶内病变的位置和范围,骨骼显示无信号区。T1加权像呈中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中高信号。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