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多发生在较大儿童,发病缓慢,常因偶然发现脾大而引起家长注意,小儿一般状态较好,无肝病体征,有的患儿早期以腹部不适,消化不良,乏力,苍白,扪及左上腹肿块(脾大)为主要表现,因此,脾肿大是小儿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体征,脾多呈中等度肿大,其硬度主要取决于门静脉高压持续的时间,门静脉发生高压后,产生侧支循环,以保证血液回流入心脏,在上部侧支循环形成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在下部形成中,下痔静脉曲张,这些曲张的血管经常受食物,粪块摩擦,容易破裂,引起呕血和便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一个危险因素,呕血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但2岁内者少见,呕血可呈突发性,并有再发倾向,出血常发生在腹部不适,或上感发热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之后,因咳嗽频繁而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一次呕血量多在80~200ml,大量出血脾脏可有一定程度回缩,然而出血停止后48h内脾肿大可再复原状。
1.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1)肝外型门脉高压症:本病出现上消化道症状(呕血及黑便)较早;腹水较少见且易消退;脾脏显著肿大伴脾功能亢进,可有新生儿败血症,脐患病史,或有脐静脉插管史,而无肝炎病史。
(2)肝内型门脉高压症: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先天性胆管狭窄等,呕血,便血,及其他消化道症状出现较肝外型晚,本病好发于2~12岁之间,消化道出血的同时常伴有营养不良,多有顽固性腹水,肝功能异常伴凝血功能障碍,肝大或缩小,质地硬可扪及结节;显著脾肿大常伴有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个别诊断困难的病例,需经剖腹探查才确定诊断。
2.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多见于学龄儿,长期静脉淤血致心源性肝硬化可导致脾肿大,但较罕见。
3.缩窄性心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病例85%有脾肿大,多为轻度。
4.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thrombosis) 十分罕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两型都有脾肿大,急性型常继发于脾切除术,门静脉手术,门静脉感染或创伤之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腹胀,呕吐,呕血和便血,慢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比急性者多见,常见于肝硬化,其次为肝癌或腹腔内其他脏器压迫,侵蚀门静脉,患儿可有腹水,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本病肝脏极少肿大,以脾肿大为明显,此点可与肝静脉阻塞相区别,脾门静脉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部分病人经手术探查方能确诊。
5.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临床罕见,国内仅报道少数病例,多由血栓形成引起,原发性少见,多为继发性,分急性与慢性两型,急性型主要表现为腹痛,轻度黄疸,肝大,腹水,慢性型除有腹痛,肝大和消化不良外,尚有脾大,腹水,下腔静脉造影确定诊断,本病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