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科室:外科 肛肠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2周
治愈率:85%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4000元)
直肠息肉西医治疗
(一)治疗
1.电灼切除
息肉位置较高,无法自肛门切除者,通过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显露息肉,有蒂息肉用圈套器套住蒂部电灼切除。广基息肉电灼不安全。
2.经肛门切除
适用于直肠下段息肉。在骶麻下进行,扩张肛门后,用组织钳将息肉拉出,对带蒂的良性息肉,结扎蒂部,切除息肉;对广基息肉,应切除包括息肉四周的部分黏膜,缝合创面;若属绒毛状腺瘤,切线距肉眼所见腺瘤缘不少于1cm。
3.肛门镜下显微手术切除
适用于直肠上段的腺瘤和早期直肠癌的局部切除术。麻醉后,经肛插入显微手术用肛门镜,通过电视屏幕,放大手术野,镜下切除息肉。与电灼切除相比较,优点是切除后创面可以缝合,避免了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4.开腹手术
适用于内镜下难以彻底切除、位置较高的癌变息肉,或直径大于2cm的广基息肉。开腹作局部切除时,若发现腺瘤已癌变,应按直肠癌手术原则处理。家族性息肉病迟早将发展为癌,必须接受根治性手术,应根据直肠息肉的分布决定是否保留直肠;可行直肠切除或直肠黏膜剥除,经直肠肌鞘行回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术等。
5.其他
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病为主;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不需特殊治疗。
(二)预后
幼年性息肉,有自愈倾向,一般不发生恶变;腺瘤癌变率较低,仅约1%;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则具有很高的癌变倾向,绒毛状腺瘤癌变率约40%,早期发现,积极根治,愈后较好。
直肠息肉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采用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止血。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味。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茯苓,地榆炭,大小蓟各,枳壳。若便秘加炒决明。
2.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散结。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全当归,赤芍,地龙六条,川芎,桃红各,牛膝,穿山甲。腹胀、肛门下坠加枳实,木香。
3.脾虚气滞:
治法:温中健脾,理气散瘀。
方药:良附丸加味。高良姜,制香附,制黄芪,炒枳实。便时带血加赤石脂,血余炭。
4.寒凝结滞:
治法:温中散寒,理气利湿。
方法: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15克,生地,山药,泽泻,茯苓,桂枝,制附片,山茱萸,木香。腹痛者加白芍,甘草。
二、专方验方:
乌梅、五倍子、五味子、牡蛎、夏枯草、浮海石、紫草,水煎浓汁5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
三、其它疗法:
1.灌肠法:中药煎剂经肛门灌注于直肠内,保留2~4小时,可对局部直接发挥作用。近些年来常用的灌肠方有复方青白散,药用青黛、白芷、白芍、白术、白头翁、黄柏、薏苡仁等煎汤或研细末用。水煎浓汁5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
2.结扎法:是中医治疗直肠息肉的常用方法,局部麻醉后在窥镜下钳夹息肉蒂部,用粗丝线进行结扎,使其缺血坏死脱落,达到治愈目的。
中成药
1.云南白药:能散瘀止血,适用于肠道出血较重,大便带血者,每日2~3次,每次2~3粒。
2.锡类散:能清热解毒,取适量药粉与生理盐水混合后灌肠。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