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肠道病毒的无症状感染常见,而病毒则往往仅在粪便中被分离出而不能从病变部位检出,或只通过血清学检查下诊断,因此除少数病例能确定该临床表现是由某型肠道病毒引起外,大多数病例只能被认为是与某一肠道病毒有关,临床上有多种不同的表现:
1.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A1~A6,A8,A10,A22)所引起,其他A组病毒,B1~B5病毒较少见,常见于1~7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呈散发性发病或流行暴发,同一患者可重复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的本病。
2.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
肠道病毒是无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占所有病例数的90%以上,在温带,肠道病毒引起的脑膜炎好发于夏季;在热带,则全年发病,呈地方性,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尤其是1岁以下婴儿,柯萨奇病毒中80%可引起本病,常见的血清型为B2~B5,A7和A9,各型的潜伏期不同,如A9为2~12天,B5为3~5天,但各型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典型病例起病突然,或先有数小时寒战,高热,然后出现剧烈前额及眼球后痛,热型不规则,可有双相热,疲乏,嗜睡,肌痛,恶心及呕吐,常有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表现,较少见的症状为怕光,耳鸣,眩晕,胸腹痛和感觉异常,部分病例同时有皮疹,脑膜刺激征常在起病1~3天后变得明显,但远较化脓性脑膜炎为轻,部分病例先有2~6天的前驱症状(发热,肌痛等),继以短暂(1至数日)的症状改善及热度下降,然后再出现发热及脑膜刺激征,双相热型相当于两次病毒血症的发展阶段,患者的一般情况良好,神志大多清晰,锥体系征,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等很少呈强阳性,深浅反射正常或稍活跃,1岁以下婴儿脑膜刺激征多缺如,或仅有颈,背部稍强直,但在5%~10%病例中可出现惊厥,木僵,昏迷,感觉或运动障碍。